春天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战国七雄之楚国篇屈原(第1页)

屈原(约前34o年~前278年),芈姓(一作嬭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一说屈氏的来源是西周前期的楚国人屈紃)。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o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天问》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长诗。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语言别具一格,句式以四言为主,不用语尾助词,四句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全诗通篇是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问,内容奇绝,显示出作者沉潜多思、思想活跃、想象丰富的个性,表现出卓非凡的学识和惊人的艺术才华,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九歌·东皇太一》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诗,是《九歌》的篇。这是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全篇自始至终只是铺叙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抒人们对东皇太一的虔诚、尊敬、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篇以“穆将愉兮上皇”统摄全文,篇末以“君欣欣兮乐康”作结,一呼一应,贯穿着祭神时人们的精神活动,从而突出了主题。此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场面隆重,气氛热烈。

《九歌·云中君》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诗,是《九歌》中的一篇。此诗对云的飘忽回环的形象进行生动的描写,细腻地描绘了云朵在广阔的天宇中的各种形态,又把这种形态转换成拟人的云神的形象,并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云神的特征,表现出人对云神的乞盼思念与神对人礼敬的报答。全诗把天上的云彩与想象中的云神融合而一,写得鲜明生动,又神奇变幻,状物精妙,情感深挚。

《九歌·湘君》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祭湘君的诗歌,是《九歌·湘夫人》的姊妹篇,以湘夫人的语气写出,写她久盼湘君不来而产生的思念和怨伤之情。全诗可分四段,第一段写湘夫人乘着小船来到与湘君约会的地点,可是却不见湘君前来,于是在失望中吹起了哀怨的排箫;第二段接写湘君久等不至,湘夫人便驾舟向北往洞庭湖去寻找,依然不见湘君的踪影;第三段主要是写湘夫人失望至极的怨恨之情的直接宣泄;第四段补叙出湘夫人浮湖横江从早到晚的时间,并再次强调她最终还是没有见到湘君。此诗富有生活情趣和浪漫色彩。

《九章·惜诵》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诗,是《九章》的第一篇。此诗名取自篇二字,作者以痛惜的心情,追忆叙述了自己因直言进谏而遭谗被疏之往事。全诗语言真挚生动,朴素自然,以细腻的笔调描摹了抒情主人公的意志活动和感情冲突,直抒胸臆,想象丰富,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九章·涉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诗作,是《九章》中的一篇。此诗可分为五段。第一段述说自己高尚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阐明这次涉江远走的基本原因;第二段叙述一路走来,途中的经历和自己的感慨;第三段写进入溆浦以后,独处深山的情景;第四段从自己本身经历联系历史上的一些忠诚义士的遭遇,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第五段批判楚国政治黑暗,邪佞之人执掌权柄,而贤能之人却遭到迫害。全诗写景抒情有机结合,比喻象征运用娴熟,体现了诗人高的艺术功力。

《九章·哀郢》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诗作,是《九章》中的一篇。所谓“哀郢”,即哀悼楚国郢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此诗采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全诗乱辞之前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四句一节)。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五层是直接抒情:第四层抒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

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o年)正月初七日,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次年,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o年),屈原居乐平里。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

周显王四十年(前329年),居乐平里。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十分同情贫苦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约周慎靓王四年(前317年),屈原担任楚怀王左徒,从事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屈原继续深入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

周赧王二年(前313年),秦国张仪破楚齐联盟,楚怀王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汉中郡沦陷,史称“丹阳之战”。

周赧王三年(前312年),楚国兵反击秦国,在蓝田(今陕西蓝田一带)大败。楚怀王重新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目的是让齐楚两国缔结新的联盟。

周赧王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攻取楚召陵。惠文王愿分汉中之半给楚,与楚结盟。楚怀王比起汉中的土地,更想要获得张仪。张仪来到楚国,由于重金贿赂了靳尚,并得到楚怀王宠姬郑袖进言,得到释放回到秦国。秦惠文王死,子武王荡立。屈原出使齐国,回来楚国的时候张仪已经离开,屈原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张仪没有追到。

周赧王五年(前31o年),秦武王元年,张仪由于不被武王满意,离开秦国赶赴魏国。屈原仍事怀王为三闾大夫。

周赧王六年(前3o9年),秦武王二年,齐宣王欲为纵长,恶楚之与秦合,遣使遗楚王书,怀王犹豫不决,昭睢力谏,遂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

周赧王七年(前3o8年),秦武王三年,甘茂取韩宜阳。屈原居住在郢都,设坛教学。

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秦昭王兵出武关,攻楚,斩五万,取析(今河南淅川)及左右十五城而去。

周赧王十一年(前3o4年),屈原初次流浪汉北(汉江以上,今河南南阳西峡、淅川一带)。秦楚复合,与屈原谋划相反,而奸人必有谗言害之,避地汉北,当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归不得之意。

周赧王十三年(前3o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击退了三国联军。次年,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频繁进攻。“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让不真实的语言蒙蔽了正确的语言,这些谣言将会损害楚国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挟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兵攻楚,大败楚军,斩五万,取十六城。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楚绝交。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楚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二十四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九章·哀郢》分析,是从郢都(今湖北江陵)出,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今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今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在今安徽青阳县南)。时间长达十六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等。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o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着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二十五篇,即《离骚》一篇,《天问》一篇,《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十一篇,《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二十三篇。其中《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热门小说推荐
萌妃爱追夫

萌妃爱追夫

令狐芷本可纵情江湖,却为养父母被灭门而接受生父认亲,入京查案救人,欲报家仇。方子澄本该恣意沙场,却因一场刺杀断腿毁容,手下狼兵也因政斗全军覆没,他蛰伏隐忍,誓要整肃朝堂。一场替嫁让他们相遇相知,阴谋诡计和暗杀让他们相携相持。萌妃爱追夫...

重生之横行末日

重生之横行末日

末日降临,最重要的是什么?粮食?水?能源?都不是!最重要的,是要有凡的实力。正所谓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是我的粮仓。江阳身为曾经的人类巅峰强者,重活一世,区区末日,能耐他何?这一世,他将横行末日!重生之横行末日...

绝世猛龙

绝世猛龙

猛龙会医术,暧昧挡不住。开局提前出狱,秦天现绝美老婆竟还有九张婚书。他得伏羲传承,开天眼透视,横扫下山高手杀手之王级战神亿万神豪气运之子这一众强者的九个美艳姐姐,都哭着求着要给他做女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绝世猛龙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农门妻:重生后脚踹渣男拳打恶婆

农门妻:重生后脚踹渣男拳打恶婆

简介关于农门妻重生后脚踹渣男拳打恶婆叶秋身穿红嫁衣,盖头却被她紧紧的攥在手里,一双杏眼露出惊人恨意老天待她不薄,既然从来一世,那便新仇旧恨一起报吧新婚第一天,差点废了夫君小兄弟新妇进门做第一顿饭,浓烟滚滚,火烧厨房婆婆叶氏,我儿马上要去赶考了,夫妻一体,你的荣耀也要靠我儿挣,赶考的银子,你要要备足某重生女笑眯眯的说好啊!我会准备的,准备让渣男考场拉稀妯娌想占便宜,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大姑子为小表姐抱不平?既然那么要好,就送给你夫君吧!做一辈子的好姐妹小姑子不知廉耻,还意图栽赃?那便帮她‘有情人终成眷属’吧!某天,报完仇的某女,眼神平静的看着分崩离析,苟延残喘的一家人,摔下一纸休书,自立女户,站在自家大院子里仰天长啸,‘金库’在手,吃喝不愁乌鸦嘴在口,天下我有某天,恶霸找上门,红着耳尖,死皮赖脸的要入赘,秋秋,人家青白都给你了,你要负责某女…滚好嘞,媳妇儿,为夫马上滚进去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