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十四章 振衣千仞冈(第1页)

[]

魏晋风度,是对魏晋之际名士风度的称谓,亦称魏晋风流。它作为门阀士族意识形态的人格表现,已成为魏晋时期的审美理想。名士们崇尚自然、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据《世说语》:“王子猷居山阴,逢夜雪,忽忆剡县戴安道,即时登舟造访,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答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他们研究“容止”,提倡“雅量”,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世说语》载,顾雍集僚属下围棋,得儿死讯,他“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而神色不变。谢安策划了淝水大捷,捷报传来,他下棋如故,并无喜色,待收棋入屋,因大喜至极,折断了木屐齿竟全然不觉。另外,他们言词高妙,精神俗,“托怀玄胜,远咏庄老”,“以清谈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

进行历史考察,我们不难现“魏晋风度”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现与肯定,它与东汉末以《古诗十九》为标志展而来的价值观念一脉相通;而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学潮流相辅相成。在药、酒、姿容、玄谈的外在表象后面,蕴含着对自身价值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漂亮的形式(姿容飘逸)和内在的精神(智慧和忧伤)结合,成为魏晋风度的美学典型。在哲学上,玄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家哲学的危机,魏晋玄学是东汉以来思想和社会历程的必然结果,确有一个过程。东汉后期政治的腐败,使儒生们从对汉家煌煌大业的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怀疑。从党锢之祸开始,到巾起义,到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再到曹魏司马氏争权,大开杀戒,在整整一百多年的腥风血雨中,人们进行了否定外界社会的过程,探索人生变幻无常的命运,执着爱恋短促的生命,寻求人生的欢乐。

反映到文学上毕竟要迟一步。实际上,从东汉和帝时代开始,外戚和宦官相互屠戮,直至魏晋的大杀名士,社会上刃血横飞,而在观念意识领域内,则开始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人和展,曹操的“尚通脱”,“不忠不孝也不要紧”,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位,却使社会的思想观念的面貌有所改观。从此时开始到唐五代,人们的思想并不为儒家思想所囿,就是这一解放运动的功劳。而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相当的深远。

当然,在人格实践上,魏晋风度所及,也确实带来弊病:许多人赶时髦,心情并非嵇、阮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正如鲁迅所指:“东晋以后,作假的人就很多,在街旁睡倒,说是‘散’,以示阔气。就像清时尊读书,就有人以墨涂唇,表示他是刚才写了很多字的样子。故我想,衣大、穿屐、散等等,后来效之,不吃(药)也学起来,与理论的提倡实在是无关的。”

至于说到清谈误国,清谈,那是时代的产物,是在魏晋玄学盛行的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我们只能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它、认识它,这样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玄学”是风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这种哲学思想,开始于曹魏正始年间(公元24o~249年),创始人是何宴、王弼;展于西晋元康年间(公元291~299年),代表人物是嵇康、阮籍;最后完成于永嘉年间(公元3o7~312年),代表人物是向秀、郭象。这些人生活于魏晋之间,他们的思想代表着当时的主要思潮,因而“玄学”又往往称为“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巾起义的革命风暴刚过,曹氏和司马氏不同豪族集团的权利之争又激烈展开。统治阶级需要防范农民革命再起,又要适应政治舞台上攘夺纷争的局面,极力寻求一种的思想工具。东汉风行一时的“谶纬之学”,以神学来解释儒学,经过王充等人的批判,已经失去原来的迷惑作用。朝廷提倡的经学,也已经展成为僵化的章句之学。这种繁琐经学,很难再适应魏晋时期的动荡形势。于是,坐谈玄理的“玄学”便应运而兴了。

所谓玄学,就是玄虚之学。它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为本”。玄学家们认为,万事万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这个“无”很神秘,看不见也摸不着,“道之而无语,名之而无名,视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可见,这是精神性的东西。但是“无”又神通广大,能产生一切,又主宰一切。很明显,这种“贵无”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

“贵无”论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为”,或曰“自然”。玄学家们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一句话,不要打乱门阀士族的现成统治秩序。汉初老思想也讲“无为”,着重讲统治术。此时玄学所说的“无为”,重点却在讲处世术,玄学家们想要寻求一条顺时应变的处世之道,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当然也要保全门阀主的腐朽统治。对老百姓,则要求他们放弃一切欲望,“顺知命”,安于受剥削受压迫的位,不要再起来造反。玄学家的这种说教,对于防止巾再起,解除人民革命思想武装,反倒能有所“为”。无怪它会受到当道的欢迎,而大力提倡了。

玄学家们又从“无为”出,为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他们说“名教出于自然”,或“名教即自然”。就是说,封建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这个论点,把儒家“名教”与道家“自然”结合一体,反映出魏晋玄学的特点,正是糅合儒道而形成的一种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玄学家推重“三玄”,指的是道家名着《老子》、《庄子》和儒家经典《周》,也是儒道之说并蓄。正因有此特点,玄学比起两汉时期的单纯儒家说教,要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在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前后,不同政治集团互相杀伐,政局复杂混乱。因此,那些世家大族为了明哲保身,逃避现实,走向坐而论道,整日谈说玄理。于是,玄学就具有了“清谈”的特色。一般谈玄之士,口锋犀利,滔滔不绝,但是内容玄而又玄,不着边际,极力不涉人事。司马昭论到玄学家阮籍,说他是“下之至慎”,“吾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尝评论时事,臧否人物”。其实,这正是大族主所需要的全身之道。于是,清谈之风,便弥漫于上层之间,越来越厉害。这些人,过的是大族的声色犬马生活,唱的是“无为”的高调,一个个标榜“清高”,以参与俗务为耻,以无所事事为荣。他们平日讲究漂亮的容貌,潇洒的风度,使人“望若神仙”,整的装腔作势,挥麈谈玄。由于门阀主的极端腐朽,精神空虚,清谈便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玄学家们还千方百计为门阀主的腐化糜烂生活进行粉饰。向秀、郭象便宣传“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就是说,既享有“庙堂”之上的尊荣,又有山林隐士的美名,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圣人”。

汉代独尊儒术以后,早期的玄学,对于打破经学对思想界的禁锢,起过一定的作用。嵇康就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敢于怀疑已处一尊位的儒家先圣。但是玄学的“虚无”、“无为”之说,毕竟是一种欺骗人民的唯心主义说教。尤其展到后来,更直接为门阀主腐朽统治辩护,其反动面目暴露的就愈来愈清楚了。魏晋当代,有不少进步的思想家,出来反对玄学谬论,反对清谈歪风。扬泉指斥玄学的“虚无之谈”,“无异春蛙秋蝉,聒耳而已”。唯物主义思想家鲍敬言,提倡“无君论”,认为人在社会上然平等,“本无尊卑也”,只是到后来才出现君臣关系和为它服务的“君臣之道”。这便从理论上直接打击了玄学家炮制的“名教即自然”的谬论。

玄学和清谈,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风行于魏晋时代而不衰,和门阀主阶级占统治位有密切关系。当门阀主逐渐走下舞台时,玄学也必然要跟着衰落下去了。

热门小说推荐
穿越:这个太子想活命

穿越:这个太子想活命

开局是太子?但是这个太子怎么有点废物?就连亲爹都想弄死他当不当皇帝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掌控自己的命,绝对不是为了体验每一个寝宫的舒适度对!我是正人君子穿越这个太子想活命...

开局被卖:不慌不慌,老娘有外挂

开局被卖:不慌不慌,老娘有外挂

简介关于开局被卖不慌不慌,老娘有外挂古文空间种田女强穿书无cp堂堂全能特工,因为被卷入龙卷风。穿书成活不过一集的男主续弦。可恨的是男主既然伙同兄嫂卖掉原主和他的亲生儿子。刚刚苏醒就在青楼,刚醒来就被托孤。没事,她手握空间,医毒全能,各项技能满分。她开酒楼,做生意,送继子读书。还捡了个后期黑化的男配做义子。救下短命王爷。且看她如何带着继子手刃渣爹...

我才不是中二病呢

我才不是中二病呢

作品简介曾经的中二少年,如今只想掩埋过去的黑历史,普通的度过高中时代,然而知晓他过去的美少女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分享书籍我才不是中二病呢作者6鲤...

三国:不要我当谋士只好四分天下

三国:不要我当谋士只好四分天下

(三国爽文截胡名将美女争霸天下周恒穿越三国,正值建安二年。曹操宛城降张秀,本想辅佐曹操改变一炮害三贤的命运,称霸天下,没想到却被曹操与妖言惑众,惑乱军心之名赶了出来。无奈之下,再次投靠刘备,又被张飞无故暴打,刘备冷眼旁观。好好好,你们这么玩是吧,做不成谋士,那我只好一统天下。开局截胡糜夫人,暴打曹阿瞒。曹操痛哭流涕悔不当初啊,子修,子修我错了,呜呼哀哉子修,悲呼子修。刘备更是捶胸顿足,狂扇自己耳光大才就在我眼前,居然被我逼走了,我之过也。...

主角姚守宁陆执

主角姚守宁陆执

姨母临终托孤,送来了自己的儿女。姚守宁在见到表姐的那一刻,听到了她身上隐藏的另一道意念的声音,接着神都城中,长公主的儿子6执有了中邪的传闻。小说关键词男主疯后无弹窗男主疯后txt全集下载男主疯后最新章节阅读...

万笑千不笑

万笑千不笑

有时候爱一个人就好像喝一杯苦涩的咖啡,好多人都知道只要放一颗糖下去,咖啡就会变甜,但是他们并没有放下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属于那杯咖啡,只能一直苦苦地品尝着个中的滋味。直到那杯咖啡放入了属于它的糖分,他们才默默地离开,把自己手上的糖融化在另一杯咖啡当中(本书已完结,由于无法转去男生网,所以只能呆在女生万笑千不笑...